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當前,無人駕駛成為汽車行業競爭的新賽道。近日,由我院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小巴士完成初步調試,實現了在泉州軟件園園區的主路運行。對此,泉州晚報、泉州電視臺進行了專題采訪,現將有關報道轉發如下:
近日,由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福建哈工大工研院”)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小巴士完成初步調試,預計明年6月在泉州軟件園投用。
11月29日,記者來到泉州軟件園,親身體驗了這輛無人駕駛小巴士,只見小巴士沿著道路直線行駛,駕駛座上并沒有人,處于無人駕駛狀態,旁邊的工作人員僅充當安全員的作用。行駛中,當小巴士遇到障礙物靠近,會自動停車。
從外觀上看,這輛無人駕駛小巴士和普通巴士幾乎一樣,只是周身配裝了激光雷達、雙目攝像頭等,“依靠這些設備,汽車實現厘米級位置定位和障礙物感知。”福建哈工大工研院技術副總監霍光磊介紹,在軟件系統上,這輛汽車搭載了建圖算法、定位算法、路徑規劃算法、環境感知算法、底盤控制算法等功能,使得汽車可以按照既定的目標路線,實現點對點安全行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不僅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還提出,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霍光磊說,“無人駕駛在機器人上的應用就是我們的新賽道。未來,無人駕駛技術可以搭載不同傳感器模塊,在機器人巡邏、清潔、配送、搬運等領域推廣應用,為工研院的業務開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無人駕駛技術只是福建哈工大工研院眾多科研成果中的一個典型項目。成立六年以來,該工研院積極與泉州本地企業對接合作,服務對象涉及電力、鞋服、物流等各大行業。如為國網泉州供電公司研發的導地線等電位智能修補機器人,不僅提升了作業效率,還有效降低了人工作業風險,填補了電力行業自動化修補領域的空白;與舒華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速度與力量反饋系統,通過實時分析并反饋運動員的速度與力量以更好地達到訓練目的,大大提升了企業產品的附加值。
截至目前,圍繞智能制造裝備和智能機器人兩大研發方向,福建哈工大工研院已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或課題140項以上,培養產業技術人才1000余人,服務企事業單位350余家,直接落地合同近1億元,間接落地合同逾2億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們將不斷創新突破,讓更多新技術走向市場、走進生活。”霍光磊表示。目前,豐澤區機器人產業園已開工建設,福建哈工大工研院作為重要的技術轉移橋頭堡,正積極參與該項目,未來將推動哈爾濱工業大學相關機器人技術和產業資源在園區集聚轉化。(來源:泉州晚報)
(視頻來源:泉州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