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深耕人才“港灣計劃”,落深落細“涌泉”行動,搭建高效互動的異地泉籍優秀人才交流平臺,暢通泉籍優秀人才與家鄉的聯系通道,創新我市招才引智新模式,助力我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現就依托我市異地泉籍商會開展“家燕歸巢”行動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鄉情為紐帶、以政策為引領、以平臺為支撐、以服務為抓手,發揮在外泉商資源豐富和鄉情濃厚優勢,依托我市異地泉籍商會設立人才工作聯絡站,開展“家燕歸巢”行動,重點聯系一批“泉籍”高校專家、學者、教授等高級人才,引進一批頭部企業、科技企業的“泉籍”中高管及骨干,對接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半導體、文旅等重點產業“泉籍”優秀人才,服務一批“雙一流”高校泉籍學生回泉就業創業,更加精準有效吸引在外優秀泉籍人才參與家鄉建設,實現人才回引、項目回鄉、資金回流、智力回哺,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二、工作措施
(一)開展人才信息采集。依托“泉州人才港灣”微信小程序,開發“家燕歸巢”泉籍優秀人才尋訪登記板塊,由各縣(市、區)、異地泉籍商會、各大校友會以及基層黨組織多渠道摸底,搜集泉籍或曾在泉長期工作過的在外優秀人才以及“雙一流”高校在外泉籍畢業生信息,匯總建立“在外泉籍優秀人才信息庫”。
(二)做好人才回歸引導。發揮異地泉籍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運用“鄉情”感召力,常態化聯系聯絡所在城市泉籍優秀人才。原則上每個異地泉籍商會每季度至少要舉辦一場人才沙龍、泉州市情推介等形式多樣的人才主題活動,針對性地邀請泉籍優秀人才以及“雙一流”高校泉籍學生參加,重點向泉籍人才通報家鄉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尤其產業布局、城市建設、公共配套、聚才平臺、投資環境、政務環境等發展變化和未來愿景,宣介我市產業、科技、人才、招商等相關政策以及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引才需求信息,激發泉籍人才的愛鄉之情、哺鄉之心、興鄉之志、歸鄉之行。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單位要利用春節、清明期間泉籍優秀人才返鄉等有利時機,主動上門走訪、組織座談交流,做好回歸引導工作。
(三)強化人才回歸服務。由異地泉籍商會定期收集所在城市泉籍人才的回鄉意愿,牽頭聯系我市有關部門和縣(市、區),不定期組織泉籍人才返鄉交流考察、學術研討、參訪研學、合作對接等,暢通人才回歸“綠色通道”。根據我市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實際需求,由異地泉籍商會協助推薦我市急需緊缺的“高精尖缺”人才及合作項目,協助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對接聯系當地高校、人才科創資源開展人才項目招引工作。積極向“雙一流”高校泉籍學生推送家鄉優質就業崗位,協助對接我市有關部門和縣(市、區),幫助做好實習單位、見習崗位推薦聯系等服務工作。
三、組織保障
(一)堅持責任推動。建立各級黨委組織部門牽頭,工商聯組織主抓,宣傳、人社、教育、發改、工信、招商辦、團委等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的“家燕歸巢”行動工作專班,每季度定期研究協調、部署推進有關工作。各責任單位要分別確定1名科級干部作為聯絡人,強化信息共享,分工協作落實。
(二)加強激勵驅動。對條件成熟的異地泉籍商會人才工作聯絡站,擇優遴選授予異地“人才之家”,實行星級評定管理。對陣地軟硬件完善、制度建設規范、聯系服務人才緊密、引才薦才成效良好、各方評價認可度較高的異地“人才之家”,推薦申報參評福建省級人才驛站。對成功為我市用人單位推薦引進各類人才的異地“人才之家”,參照鼓勵引才機構為我市推薦引進人才有關規定予以獎勵。
(三)注重宣傳促動。積極挖掘總結“家燕歸巢”行動的典型事跡、典型案例,全方位進行宣傳報道,營造濃厚的活動氛圍。尤其要充分借助各類融媒體,開展泉籍優秀人才回歸典型宣傳,宣傳泉籍人才飲水思源反哺故土、情系桑梓回報家鄉的典型故事。對熱心參與的“家燕歸巢”行動的在外泉商、知名鄉賢,優先聘任為我市引才大使、招商大使以及推薦各級各類先進榮譽。